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六十一章 各得其所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1103 更新时间:2020年04月17日13:08:52 打印此页 关闭

【原文】

大邦者下流①,天下之牝(pìn)②,天下之交也③。牝恒以静胜牡(mǔ)④,以静为下。故大邦以下小邦,则取小邦;小邦以下大邦,则取大邦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大邦不过欲兼畜人⑤,小邦不过欲入事人⑥。夫两者各得其欲,大者宜为下。

【注释】

①下流:众水汇集处。意卑下。

②牝:雌性。

③交:总汇。

④牡:雄性。

⑤兼畜人:把入聚在一起加以养护。

⑥人事人:求于人之意。

【译文】

治理一个很大的国家,要像江海那样安于处在卑下的地方,居于天下雌柔的位置,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于这里。雌柔能以安静宁定战胜雄强,就在于它既能以静制动又安于居下。所以,大国如能对小国谦虚卑下,则必然能取得小国的信任依附;小国若能对大国谦虚卑下,则也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支持。所以,不管是大国用谦虚卑下取得小国的信任,还是小国用谦虚卑下取得大国的信任,大国无非是想兼并小国,小国无非是有求于大国。这样大国小国都可以达到各自的愿望。特别是大国,更应该谦虚卑下。

【解析】

这一章中,老子提出了作为一个大国在对待别的小国时应持有的态度,即处静、处下,内在的道理即前面所说的“弱者道之用”。

春秋末期,诸侯国的兼并战争日益激烈,大国试图称霸天下,小国力图保全自己,人民的处境则苦不堪言。面对战争带来的灾难,老子痛心疾首,忍无可忍,终于发出了“大国者下流”的感慨。这里所说的“下流”,指的不是卑贱、无耻,而是江河的流向。我们知道,水都是向低处流的,海之所以能够包纳百川,就是因为它甘居下位,无所不包,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“大”。它的作为是合乎道德的,所以它能长久而广博。在老子看来,大国如果能像大海那样谦和,甘居卑下的位置,那么国家就能太平,人民就能安定。

“牝恒以静胜牡”,这里老子以雌性可以战胜雄性的道理来论证“大国者下流”的观点。大国之所以大,一方面是客观的原因,即地理位置的优越。春秋时代,大国一般都处在中原文明的边缘地带,这里地势低洼,水草丰美,有利于人民居住和发展农耕。另一方面是因为统治者治国有方,他们清楚大国和小国的关系,而老子对此也作了论述,他说:“故大国以下小国,则取小国;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"意思是说:大国对小国谦下,就可使小国归附自己;小国对大国谦下,就可取得大国的支持。因此,大国和小国的关系用海纳百川来形容那是再适合不过了。海是谦和的,是宽容的,是深沉的,是卑下的……正是因为它具有这些特性,所以百川才会归附它,投奔它;正是因为这些特征,才成就了它的博大、宽厚和永不干涸。

“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大邦不过欲兼畜人,小邦不过欲人事人。"在老子所处的年代,大国和小国并存的割据时代行将落幕。西周时期的几百个诸侯国,到了这个时候只剩下几十个,许多小国在大围的威逼下已经沦为附庸。这些小国尽管保存下来,但是处境更加艰难,它们不但要向大国纳贡,还要分担大国重大工程项目的劳役。而大国不但在态度上轻视小国,还奴役小国的人民,使他们的处境痛苦不堪。针对这种社会现状,老子渴望能够唤醒大国的宽厚和仁慈,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现状。

柔弱可以战胜刚强,但是现实的情形与老子的观点背道而驰,我们能不能就此否定和排斥老子的观点呢?其实,现实中柔弱没能战胜强硬的现象只是一时的弱势表现,从总体上来说,柔弱是可以战胜刚强的。看似强大的事物却不能长久地存在,而看似渺小的事物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。以自然界里的现象为例:庞大的恐龙曾统治着整个自然界,而到最后竟被弱小的猴子种属取而代之;老鹰是一种凶悍的肉食鸟类,而野兔是一种草食动物,当老鹰如箭一般扑向野兔的时候,野兔弹出后腿,重重地踢中老鹰的肚子,一连几下,踢得老鹰扑棱着翅膀,一头栽倒在地上....

“夫两者各得其欲,大者宜为下。”国家谦和、卑下才能够长久,人类也是如此。人类如果不能做到谦和、卑下,就会引火上身,导致毁灭。所以,我们作为人类的个体,就应该从自我做起,对待周围的人要谦恭、柔和、甘居下位;对待周围的物应该友善、包容,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自然的大道,这样才能“两者各得其欲”,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为万物之灵,才算真正拥有聪明才智。

王弼《道德经注》

江海居大而处下,则百川流之;大国居大而处下,则天下流之,故曰“大国者下流”也。天下之交,天下所归会也。静而不求,物自归之也。以其静,故能为下也。牝,雌也。雄躁动贪欲,雌常以静,故能胜雄也。以其静复能为下,故物归之也。

大国以下,犹云以大国下小国。小国则附之,大国纳之也。唯修卑下,然后乃各得其所。小国修下,自全而已,不能令天下归之。大国修下,则天下归之。故曰“各得其所欲,则大者宜为下”也。

江海广阔而位置低下,河流都流向它们;大国地大物博而谦卑低调,天下都向他聚拢、归顺。所以说大国应该是河流的下游。大国是天下的人与物交汇集中的地方。宁静而无所追求,事物自然来归附。宁静,所以能安居于卑下的地位。牝,是指雌性。雄性躁动不安,贪图欲望的满足,雌性经常处于宁静的状态,所以能驾驭雄性。宁静又能处于卑下的地位,所以事物能够归附。

大国低调卑下,尤其是说要对小国低调卑下。小国想要归附于大国,大国要接纳、收服小国。只有修习卑下的态度,然后才能都得到想要的。小国修习低调、卑下的态度只能保全自己,不能让天下归附。大国修习低调、卑下的态度,天下就会来归顺。所以说:各自可以得到各自想要的,特别是大国更应当低调卑下。

苏辙《老子解》

天下之归大国,犹众水之趋下流也。众动之赴静,犹泉高之赴下也。大国能下则小国附之,小国能下则大国纳之。大国下以取人,小国下而取于人。

天下归附大国,就像众多河流向下流向江海一样。众多躁动的事物去归附宁静的事物,就像泉水从高处向下奔流一样。大的国家能够低调、谦卑,小国就会去归附,小的国家如果能够低调谦卑,大的国家就会接纳它。大国持低调、谦卑的态度来取得别人的信任支持,小国持低调谦卑的态度来从大国那里获取稳定的保障、分享利益。

上一条: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下一条: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六十章 治国烹鲜